来源: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
时间: 2024-06-02 09:29
2024年5月24日至6月1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而2024年6月1日恰逢第74个国际儿童节。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巧妙融合科普教育与节日欢愉,在6月1日当天于校园新图书馆环湖畔为教职工子女倾情打造了一场“童趣与科普同行”的六一儿童节活动。本次活动由校工会策划发起,教育学院分工会承办,广州华夏急救教育中心(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华夏神农苑(从化区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协办,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参观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急救知识科普、中医药文化科普以及亲子游戏等,为小朋友们奉献了一场知识与乐趣交织的科普庆典。
学校急救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将严谨的急救知识融入趣味互动体验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生命守护”启蒙课。老师们向孩子们首先讲解了“黄金4分钟”急救的重要性,并为小朋友演示了“心肺复苏术”、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和止血包扎等实用性很强的急救操作内容。在老师和红十字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参与了心肺复苏模拟、AED操作演练、海姆立克急救技巧、止血包扎及过敏处置等实践操作。
在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小朋友们学习了不同种类的灭火方法,并掌握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技巧。通过模拟触电,他们亲身体验了触电的感觉,同时学会了拨打110、120、119和122等紧急电话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在5D自然灾害体验中,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台风、地震和海啸的威力和危害。这些模拟体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增强了他们在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防护意识。
在佩戴夜晚视物眼镜和酒后视物眼镜的过程中,孩子们和家长们切身感受到了视线受限后的步履蹒跚和行动不便。这种体验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夜间行走和酒后驾驶的危险性。
通过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急救知识科普活动,使复杂的急救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生动的科普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到了宝贵的急救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增添了一份重要的保障。
华夏神农苑的彭菁华、刘艳老师及7名学生科普志愿者为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腊叶标本、中药饮片及香囊展示,当季中草药的鲜活品展示(如海金沙、积雪草、薄荷、青蒿、车前草、紫苏、火炭母、犁头草),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有奖问答小游戏,让孩子们在寻找古诗词中的中药名时,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中的浮萍、王维《文杏馆》中的香茅,宋代诗人洪皓《集药名次韵》中的独活、黄庭坚《次韵子瞻送李廌》中的蝉蜕等,体验到古诗与中草药的奇妙关联。
刘艳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青蒿与葛洪、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并介绍了薄荷、金银花、藿香、白芷、苏叶、草果等中药及其功效和使用方法。端午节将至,彭菁华老师和刘艳老师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艾绒,展示了艾草包的用途,并教授了如何制作艾草包。孩子和家长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体验了艾草文化,学会了制作艾草包的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与实用价值。
这些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的节日增添了乐趣,还通过丰富的中草药知识科普,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同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健康素养。
活动现场,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学习,笑声阵阵,现场温馨和谐。教职工们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急救技能和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和孩子的自我保护至关重要,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这类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小小生命守护者”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此次活动吸引了130余位教职工子女报名参加,不仅是一次急救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更是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工家庭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下一代安全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学校在推进科学普及教育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作为。孩子们在活动中度过了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节日,科学的种子也在他们心田悄然萌芽。